国际创意设计学院开展“国际学术论文发表:规范、策略和伦理”专题讲座

作者:赵悦扬、姚诗荟摄影:赵悦扬、金平审核:来源:国际创意设计学院时间:2025-09-10浏览次数:10

2025年9月9日,国际创意设计学院以线上形式举办“国际学术论文发表:规范、策略和伦理”专题讲座。此次讲座特邀江苏海洋大学艺术学院讲师、马来西亚理科大学多媒体中心客座导师——张静如老师主讲,针对投稿流程规范、审稿意见处理技巧及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分享。本次讲座面向2025级研究生新生,由赵悦扬老师主持,樊荣老师、王郅老师和王冠夷老师等共同参与。

作为具有国际视野与丰富跨设计实践经验的创新研究者,张静如老师擅长运用多学科聚合的方法解决复杂与模糊问题,硕博期间已在SSCI/SCIE/ESCI/EI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十余篇,并担任多家高水平期刊的审稿人和会议主席、主持人、演讲嘉宾。

讲座中,张静如老师首先围绕国际期刊投稿流程展开系统分享,将核心流程分为五大类:期刊选择与投稿准备、在线投稿与初步审查、同行评审(Peer Review)、修改与再提交、接收校对与发表。

谈到发表策略,她结合自身经验建议,期刊选择应与研究方向匹配,避免盲目追求影响因子。投稿前需充分准备,理性回应审稿意见,善于吸收反馈,持续打磨成果。同时,她鼓励青年学者以长远视角看待科研,将退稿视为提升契机。

此外,她指出国外期刊编辑会通过ORCID或ResearchGate核查通讯作者的学术履历,过往发文记录直接影响初审通过率,无发表记录可能直接拒稿。资深通讯作者在修改阶段能获得编辑更多尊重,需避免挂名作者,所有作者必须做出实质贡献。

关于学术伦理,张静如老师通过案例分析强调学术伦理审查的必要性,详细解析了OA期刊运作机制与审稿人激励制度,她指出当前SCI/EI期刊投稿量激增(每月数千篇),伦理审查成为初筛核心标准,如无审查可能会直接拒稿。自2023年起期刊审查升级后,小红书等平台提供的“科研处盖章”方案已失效,需伦理委员会正式批准函及唯一稿件编号。

关于学术诚信,张静如老师通过近期多发高额论文诈骗案件,警示同学们对于论文发表要坚守研究诚信、避免抄袭作者署名。她指出诈骗手段包括伪造“保密费”威胁学术不端举报。此外,中介常以“认识编辑、审稿人”或“保证快速录用”为诱饵,实际通过伪造官网(如模仿MDPI等知名出版社页面)、制作虚假录用通知等行骗。

张老师强调,正规SCI期刊审稿人重视学术声誉,不会为小额利益冒险违规,提醒同学们科研人员须严守“一稿一投”“署名规范”“数据真实”等基本原则。她指出,学术诚信是学术发表的底线,伦理不仅是制度约束,更应成为每位科研工作者自觉遵循的职业操守。

在提问环节与学术发表激励中,同学们围绕“第一篇论文是否仅仅为‘发而发’”这一普遍困惑踊跃发问。张静如老师指出,首篇文章的价值不应被“是否核心期刊、是否高被引”简单绑架,而是一次把研究兴趣、方法论训练与学术规范全面打通的实战演练。她特别提醒,文献综述正是最理想的入门切口,无论是系统性综述(Systematic Review)还是文献计量学综述(Bibliometric Review),都能在短时间内帮新手完成“学科地图”的绘制、研究空白的定位以及写作规范的打磨。

此次讲座,张静如老师凭借专业的系统性讲解,使同学们对学术规范、发表策略与伦理要求有了更清晰的认知。切实提升了大家撰写与发表国际论文的信心与能力。大家纷纷表示,将在今后的科研实践中坚持规范、讲求策略、恪守伦理,努力实现高质量学术发展。